南平
文化自然遗产在福建·南平

文化自然遗产在福建·南平

闽越王城遗址

闽越王城遗址

闽越王城遗址位于福建省的武夷山的武夷宫景区南24公里处的兴田镇城村南部。

武夷山崖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是指武夷山悬崖绝壁的岩洞裂隙中至今还保留着形似江南乌蓬船的木棺,也称架壑船、仙橹、仙舟、敞艇、仙人屋、金棺材、仙船、沉香船、船棺等,是武夷山古闽族先民的一种葬具。

丹霞嶂古崖居遗构

丹霞嶂古崖居遗构

丹霞嶂古崖居遗构俗称天车架,位于武夷山山北水帘洞景区章堂涧南岸丹霞嶂半崖的岩穴中。

兴贤书院

兴贤书院

位于五夫镇兴贤村,建于南宋孝宗时,朱熹当年寓居五夫里时曾在此讲过学,“兴贤”即深寓“兴贤育秀”之意。

刘氏家祠

刘氏家祠

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初建时祠址在府前村,与屏山书院并列,元初毁于兵燹,清光绪六年(1880)移建现址。

朱子社仓

朱子社仓

朱子社仓原名五夫社仓,初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为朱熹首创并命名的一个民办社仓。因社仓之址座落在崇安县五夫里,因而得名。

朱子巷

朱子巷

是五夫街一条叉巷,始建于五代十国南唐时代(约930——950年),距今1000多年。朱熹刚定居于五夫里时,赏负箧前去咫尺之地的鹅子峰麓,向岳父兼老师的刘勉之求教,或去相距不远的籍溪之畔,在文定书堂向一代史儒胡安国之子胡宪受教,每次都要经过这条小巷,竟达数万次之多。

五贤井

五贤井

五贤井(五口)位于五夫镇五一村五夫里巷,始挖掘的年代已无从查考,现今在井栏石沿上可以见到“雍正四年重修”,“明朝万历十九年中秋,由王有节出资挖掘”等内容。

武夷精舍遗址

武夷精舍遗址

武夷精舍为南宋淳熙十年(1183)朱熹筹划营建。初建时,有仁智堂、隐求室、石门坞、止宿寮、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

考亭书院

考亭书院

考亭书院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终老之地。

朱熹墓

朱熹墓

朱熹墓:又称“朱子墓”,位于黄坑镇九峰村,朱熹于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3月甲子日病逝于建阳考亭,与夫人刘氏并葬于此。

建窑遗址

建窑遗址

建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两宋,以烧造独具特色的黑釉茶碗著称,俗称“建盏”,尤以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名贵瓷品饮誉海内外,建窑跻身宋代八大窑系之列。

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窑址, 1998年清理宋代两座半地穴式平焰斜面龙窑,分别长73.2米和113.1米。

下梅邹氏大夫第

下梅邹氏大夫第

邹大氏夫第位于武夷街道下梅,为清代乾隆建筑,整体平面呈纵长方形,进深大于面阔,坐北朝南。

茶洞

茶洞

茶洞是一处谷井式洞天,四周有7座山峰环绕,洞内茶树葱郁,茗香幽微,故又称幽微碧玉洞天。

武夷山摩崖石刻

武夷山摩崖石刻

宋至今,400余方,分布于各景点。内涵武夷山历代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天游峰

天游峰

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景区中心。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

建盏文创园(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建盏文创园(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建盏烧制技艺跨越千年,历久弥新,建阳建盏蜚声中外,广受好评。

建本文化展览馆(建本雕版印刷技艺)

建本文化展览馆(建本雕版印刷技艺)

建本是指闽北古建州(建宁府)一带印刷出版的古籍,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于2005年10月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