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中原走来

2020-08-19 15:06:47 来源:福建日报

他们从中原走来

  讲述人 汤毓贤(云霄县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员)

  陈政和陈元光墓都是十分重要的开漳史迹,与许天正、李伯瑶、林孔著等开漳将领墓葬一道,构成享誉闽台的开漳文化生态墓群。这些承载着开漳先贤精神的珍贵遗迹,不仅能让海内外漳籍同胞缅怀陈政、陈元光的丰功伟绩,进而了解漳州的历史文化,而且作为漳台人民联亲结谊的文化圣地,吸引了与日俱增的寻根者纷至沓来,瞻仰膜拜。

  唐高宗总章二年,即公元669年,河南光州陈府的演兵场上,正在举行一场誓师大会,时年53岁的陈政奉诏向其部将及府兵解释并动员此次前往南方泉潮平定“蛮獠之乱”的重大使命。

  陈政,字一民,号素轩,河南光州人,生于隋大业十二年,即公元616年,父克耕,字犊,曾跟随唐太宗攻克临汾等郡。陈政以名门良家子从征,功拜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时年南方泉潮间“蛮獠”聚众啸乱,居民苦之,唐高宗以“佥乞镇帅有威望者以靖边方”,然而东北及西北均为战事吃紧,朝中一时选派不出大将,因而想到陈政。诏令陈政“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以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携子陈元光率123名将佐、3600名府兵入闽,这些将佐、府兵及家眷共有87个姓氏。

  陈政大军南征入闽后,平定蛮獠啸乱,屯垦于云霄,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为漳州建置打下基础。仪凤二年,即公元677年四月,陈政积劳成疾,病逝于云霄,葬于县城西郊将军山东麓。

  陈政墓于南宋重修,历元末、清初两次毁墓,1987年按宋制修复。墓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由花纹砖环砌成坟堆,墓丘呈龟背状,后筑挡土墙围护,墓前立石翁仲、享堂、石马、石狮、石羊、望柱和神道碑。1999年,云霄县政府整治拓展陵园,建成将军碑林、御碑亭等,并依此为核心建设将军山公园。1991年,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政病逝后,20岁的陈元光承袭父职。他一边剿除动乱根源、稳定地方,结束军事对抗的战乱局面,打下了唐王朝有效治理闽南的根基,一边将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带到这片荒蛮之地,催生了闽南文化的形成,对少数民族实行团结、教育、感化政策,吸引少数民族同胞下山定居,提倡汉族军士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结亲,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习惯,促进民族和睦共处。这些都为后来闽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闽南长治久安,经陈元光奏请,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十二月九日,朝廷准许在泉州与潮州之间建漳州治所于云霄漳江之滨,下辖漳浦,再置怀恩两县。陈元光受命为刺史,完成了行政管理取代军事管制的转型。随着漳州建置,使闽南、粤东这一“蛮荒”之地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陈元光也成为促进中原文化、楚越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的奠基者。

  景云二年,即公元711年,陈元光讨潮寇殉职,享年55岁,赠临漳侯,谥忠毅。其初葬于云霄大峙原(今葛布山)。唐贞元二年,即公元786年,奉敕移葬漳州城北石鼓山,即今芗城区浦南镇石鼓山。

  陈元光墓坐西北朝东南,坟碑高耸坟首,刻“唐开漳陈将军墓”,两侧护肩与碑身成弧状。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与陈政墓一起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元光殉职后,民众感其恩德为他建庙,岁时祭祀。历代帝王也对其开漳功业推崇备至,屡赠封号,使他最终走向神坛。所赐爵位从侯、男、伯、公到王层层加码,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赐庙额“威惠”。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封“开漳州主圣王”,加谥“忠毅文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