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故事 再次覆土尘封留住寻根印记

2020-02-24 10:22:04 来源:福建日报

  蒙蒙细雨之中,伴着阵阵海风,在漳州市东山县环岛路边的南岛语族主题公园里,几尊“南岛语族”雕像正远眺太平洋,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早些年,学术界基本有定论,南岛语族的起源地应是“位于台湾、澎湖群岛和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在台湾,已经找到了比较确切的证据,但是否起源于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却一度缺少有力的证据。

  以风动石景区著称的东山岛,为什么会与万里之外南太平洋上的南岛语族扯上关联呢?

  1986年,大帽山遗址被考古界正式发现,起因是当时东山县陈城镇大帽山脚下的大茂村,一些村民因为盖房子,需要挖贝壳烧壳灰,他们发现山坡上土层下就埋着厚厚的贝壳。村民们无意中的挖掘,终于引来世人的关注。

  大帽山遗址的发现,引发远在太平洋彼岸、时任美国丹佛美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焦天龙教授的兴趣。2002年11月至12月和2003年5月至7月,焦天龙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白瑞·罗莱、那肯拉·斯弟尔、鲍尔·卡若斯,福建博物院研究员林恭务、范雪春和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陈立群,以及台湾多位考古专家,围绕“航海术·新石器时代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南岛语族起源”课题,对大帽山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

  “大帽山遗址文化堆积上部虽遭到严重人为破坏,但从发掘情况及遗物出土的状态观察,第2和第3文化层均是原生堆积,没有经过后期人为的扰乱。”站在挖掘的遗址边上,焦天龙教授当时显得有些兴奋。发掘表明,大帽山遗址的文化内涵非常单纯,属同一时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面对出土的石器和陶器,学者们感到震撼。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罗莱教授说:“这里的石器无论是器形还是制作手法,都与南岛语族的波利尼西亚石器十分相似。”

  经成分分析,这里出土的石锛(一种原始的造船工具),绝大部分的原材料竟来自澎湖列岛。也就是说,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已经能够驾舟出海,渡过台湾海峡,频繁地来往于两地之间。早在6000年前,独木舟已经是福建东南沿海南岛语族先民们海上捕鱼和交通的重要工具,也是台湾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重要航海器。

  从大帽山遗址的考古挖掘来看,南岛语族与东山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南岛语族人也在寻根中,他们也想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东山县博物馆馆长徐凌说,远在1.6万海里之外的南岛语族后人,曾经尝试破解祖先是如何远渡重洋的。

  2010年11月13日,6名南岛语族的后代(来自南太平洋中部法属波利尼西亚),驾驶一艘仿古独木舟,到达了东山岛。他们追寻祖先的迁徙之路,借助季风和洋流,历经4个多月,在太平洋上艰苦航行,最终来到了中国。

  大帽山终于等来了寻根的人。而这一遗址文化层厚度约为20厘米~55厘米,经过几次挖掘之后,目前遗址已重新被覆土尘封起来。当地表示:要留住它的印记,留待将来作进一步的考古发掘。(记者 黄如飞 萧镇平 文/图)